6大茶类的前世今生

  与朋友喝茶,常常肆意聊到很多话题,比如喝的这个茶什么时候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常常引起争论,一些问题常常大家都不知道。

  对于六大茶类诞生情况我们常常没有一个系统了解,很多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在百茶齐放的中国,我们不仅有种类繁多的茶类,还有韵味深厚的茶文化,在享受香茗的同时,回答不上所喝茶类啥时候产生也着实令人尴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绿黄黑红白青”六大茶类的诞生历史吧。

  一、绿茶

  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属不发酵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绿茶加工的开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上面的公元8世纪是唐朝时候,12世纪是明朝时候,所以蒸青绿茶在唐朝时候就出现了,炒青绿茶在明朝才有。明朝的顾元庆写的《茶谱》和许次纾写的《茶疏》中都有炒青绿茶在明朝形成的评述。这种炒青加工工艺,一直沿袭至今。

  二、黄茶

  黄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属轻发酵茶类。黄茶的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分氧化。关于黄茶起源,据史料推测,它在公元七世纪就已有生产了。但当时黄茶不同于现在我们说的黄茶,它是由一种自然发黄的黄芽茶树品种的芽叶制成的。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现行黄茶的全套生产工艺,约于公元1570年前后形成。如黄茶类中产量最高的条形黄茶之一黄大茶,即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距今己有四百多年历史。

  三、黑茶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属后发酵茶。“黑茶”两字在宋神宗熙宁年代(公元1068-1077年)就出现了,但那个“黑茶”与我们现在所说黑茶(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不同。

  

  真正的黑茶,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甘肃通志》)。此茶系蒸后踩包之茶,具有发酵特征,实为黑茶无疑。

  四、红茶

  红茶属全发酵茶,在世界广为流传。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 

  著名茶叶专家陈椽在著作《茶业通史》有述,葡萄牙人科鲁兹神甫于1556年到达中国,1560年左右回国后著书中有言:“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呈红色即指红茶汤。可见1560年以前,就有红茶了。1607年荷兰东印度海船首次运销欧洲的红茶就是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星村生产的小种红茶。故可结:福建武夷山首创小种红茶,时间是在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之间。

  五、白茶

  白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属微发酵茶。白茶约起源于明代中期,清嘉庆年间(1792-1821年)开始其工艺不断发展,咸丰年间(1851-1861年)得以正式形成。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但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白茶。据《福建地方志》和茶叶专家张天福《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记载,白茶早先由福鼎创制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是以“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但芽头瘦小白毫不显。约在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后,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白牡丹继白毫银针之后,最早创制于建阳水吉,后传入政和、福鼎。公元1922年,政和开始创制白牡丹。

  六、青茶

  青茶种类很多,制法繁简差异很大,故关于青茶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

  

  程启坤等(2004年)认为,武夷茶的加工工艺,在《王草堂茶说》中有详细的记载:“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武夷炒焙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此著作成书于清代前期(注:确切年代不可考,一般认为是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因此武夷茶这种独特工艺的形成,在此时间之前。茶学专家陈椽有考,安溪青茶是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创制的,乌龙青茶是在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开始生产的。


  

  为了更方便的让大家看懂六大茶类的诞生历史,小编找到了一张图清楚的告诉你六大茶类的前世今生。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