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民族茶文化演变史

  "濮人"'―云南澜沧江流域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是现今云南布朗族、德昂族的先民,他们在云南最早种植茶叶,其品种为云南大叶种茶,即制作普沮茶的原料21975年在动海县布朗山老曼峨山出土的布朗先民―簇人种植茶树的工具。在树龄达800多年的南糯山茶树王、在布朗族乡巴达1700多年达野生大茶树附近有许多古茶树、古茶园.经实地考察发现布朗先民曾在古茶树园安锅扎寨的遗迹:;布朗族,其先民自汉代以后的史书上称为:濮,扑子蛮、蒲蛮、扑子等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统称为布朗族。劲海布朗族以茶树为始祖,故认为茶叶不仅孕育了人,还孕育了日月星辰,因此布朗族无论迁移何地都要先种茶树.把茶与祖先―鬼神联系一起。布朗山寨寨中心都保留着祭祀茶树、敬奉祖先的祭台,凡布朗族居住过的地方都残留着零星或成片的古老茶园许多布朗族的聚居地,至今沿袭着最古老的采制茶叶方法,如:1.散茶:采回鲜叶,用铁锅杀青后,在竹笆上搓揉,晒干即成;2.竹筒茶:将茶尖炒好,趁热装入竹筒里,再放置火塘边烘干,待竹筒烤焦后,便可取出食用;3.腌制酸茶:将鲜叶杀青,搓捻,然后装入竹筒埋入土中,经月余取出食用。毋庸置疑,这是最简单的茶叶采制技术和饮茶方法。他们把散茶拿到市场上交换油盐布锦,因此,可推断布朗族采摘制作的散茶,自然就成为普洱茶最早的原始材料,布朗族广泛地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的思茅、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区,因此澜沧江西岸古六大茶山是历史上"普洱茶"的主产区域,这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哈尼族是我国西北羌人的后裔,是劲海的世居民族,随着历史的推进,他们逐渐南迁到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即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广大地区,在晋王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带来了许多民族的迁移扩散,哈尼族也就在此时大星南迁到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民族茶文化

[page]
  居住在动海县格朗河乡南糯山的哈尼族到此已有五十七代人,以民族迁徙历史时间推算,哈尼族在励海居住的历史时间至少也在1450一1600年间,南糯山现存有树龄达800年的栽培型古茶树,以及数百年历史的古茶园,说明哈尼族的生存发展与南糯茶叶的兴衰是同一历史起点。
  哈尼族把茶叶奉为吉祥之物,期望发达兴旺,昌盛繁荣,婚、丧、嫁、娶要办的所有事情都离不开米、蛋、茶这三样东西。其用茶的含义是在祈求消灾灭病,清吉平安。他们把茶叶看作是民族精神哲学的物质体现。因此茶在边疆各民族中最早用于祭祀,有"无茶不祭"之说,将茶与祖先、鬼神、社会交往联系在一起。由此看来,哈尼族对发展茶叶,不仅是经济依靠,也是社会交往信物,是他们崇拜白然物的民族哲学的重要表达方式。
  傣族是西双版纳的主体少数民族,是拥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壮傣语支。据傣史记载.傣族人的种茶历史已有1700多年。傣族先民居住在今云南西部的广大地区,发展茶叶生产有悠久的历史。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澜沧江以西设钱唐、不韦二县建立政权,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正式设置永昌郡,管理滇西一带;唐、宋时期即公元8一12世纪"金齿"、"茫蛮"、"白农"各部统属于以彝族、白族为主体建立的唐朝"南诏"蒙氏政权和宋朝"大理"段氏政权。南诏地区政权区划为十败、七节度、二都督。其中永昌(今保山)、滇西(今盈江)、开南(今景东)三节度所辖区域主要为"金齿"各部所居住,银生节度所辖区域主要是"茫蛮"(今西双版纳傣族),银生节度据考证设治在今西双版纳。以上各部不但接受"南诏"、"大理"政权的统属,而且还承担了服兵役的义务.被征去参加征战。
  距诸葛亮南征637年后的咸通三年,樊绰出史南诏,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杂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许多专家学者都把银生域囿定在今景东或思茅周边地区,笔者认为大有商榷之处;南诏阁罗凤征服各地区傣族之后,便仿效唐朝兵制,设置了永昌(今保山)、镇西(今盈江)、开南、银生等节度(或称道)来对各地的傣族分别进行军事管制。后来在太和域立的"德化碑"上可以看见,碑中所言的"墨咀之乡",即是"银生城"又称"茫乃道",今西双版纳州过去称"动油"的地方,乃是"茫乃"的同音异写。所以说"银生城"作为"银生节度"驻地,当在西双版纳。关于这一问题可详见云南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尤中先生撰写的《云南民族》一书。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在《闲话普洱茶》一书中也提到,南诏所设(开南)银生节度区域,在今景东、景谷以南地区,产茶的银生城界诸山,亦当是受着南诏统治的西双版纳产茶地区。
  在今天傣族聚居的平坝丘陵上,到处可看到成百上千的连片古老茶园,而这些茶树的树龄都在500一1500年以上,这不能不说明傣族先民也是种茶的行家里手。
  西双版纳有十几种民族,仅动海县就有十三种兄弟民族,各种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信仰和崇尚,他们都有独立的哲学和独特的风情。但不管哪种民族,他们都把茶山当成一种高洁典雅的物品,认为茶是上通天神,中达祖宗,下连亲友的媒介和信物。茶之为用+分高洁,茶之作意极其深邃,现在多民族的人文背景与茶息息相关、相依相伴。
  在动海傣族、哈尼族、拉沽族、布朗族,把南糯山称之为"孔明山",把孔明奉为茶祖,民间传说:茶是孔明插下的拐杖生长而成,祭奠至今。这种世世代代承传的节祭,在江内江外各民族历史同源,民族同宗,习俗相似,采茶前祭奠茶树王,七月半祭茶祖,放孔明灯,已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了。因此我们可以把公元225年农历7月23日孔明南征视为普洱茶史话在励海六大古茶山的开篇。

[page]
  元灭大理国.西双版纳进入土司统治时期。元明两代中央王朝册封了"车里宣慰司",刀氏为世袭土司,共传41代,成了元代后解放前的最高世袭领主和统治者。如果说版纳的历史沿革变化,唐人樊绰所著《云南志》(卷七)中所言:"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可以成为普洱茶产地的盖棺之论,当然也就不会有众多的专家学者、文人墨客引出许多笔墨官司―普洱茶的原产地在西双版纳还是思茅普洱,从历史角度去概论,从西双版纳江内江外土著民族植茶,世居民族迁徙和茶文化演变发展史实,我们可以说:普洱茶产于思茅或者普洱也不为过,因为在行政区划上,西双版纳长期隶属"思茅"或"普洱府",直到解放后的1973年方才"各自为政"「。实则普洱并不产茶,昔思茅沿边+二版纳所产之茶,盖以行政区域之名而名之耳,请参看《续云南通志长编》。

西双版纳 民族茶文化

责编: juses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