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茶文化

  江西茶文化介绍
        文章为介绍江西茶文化的基本概述,江西比较有名的茶叶品种得雨活茶、庐山云雾、狗牯脑、宁红茶、梅岭毛尖、井冈翠绿、浮瑶仙芝、小布岩茶,以及江西的赣地茶道、以及江西茶艺“国标”等相关知识!

  茶已经成了通行全世界的最实惠、最大众化的饮料!南昌乃至江西的爱好者们当然也不在少数。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江西的茶文化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颇有名气的。江西比较有名的茶叶品种有得雨活茶、庐山云雾、狗牯脑、宁红茶、梅岭毛尖、井冈翠绿、浮瑶仙芝、小布岩茶。

  得雨活茶
  兰花香之国宴珍品茶---得雨活茶。是国家指定的绿色食品,并己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春来发新枝时,登岩采摘,采摘一芽二叶,小锅香柴精心烘焙制作。500克特级精致得雨活茶,需要7万多个嫩芽。精制茶外形条索紧结壮实,色泽灰绿光润,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味浓醇甘,清香持久。

  得雨活茶产于长溪村,长溪村群山高耸,云雾常绕,盛产绿茶。所产之茶具有“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三大特点,是全国名茶“婺源茗眉”“得雨活茶”的原茶基地。有优良茶“婺源毛尖”“婺源仙枝”“茗眉云翠”“云翠”“得雨活茶”原茶等十余种。村庄处在群山逶迤海拔800多米的大山中,茶叶遍布于烟云缭绕高山之上。茶出于高山茶树之嫩叶,在无污染的云滋雾养中生长,从来不施化肥农药,确保人体健康。
       

  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属于绿茶。因产自中国江西的庐山而得名。始于中国汉朝,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宋代列为“贡茶”。有诗赞曰:“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素来以“味醇、色秀、香馨、汤清”享有盛名。茶汤清淡,宛若碧玉,味似龙井而更为醇香。“匡庐奇秀甲天下,云雾醇香益寿年”。庐山云雾茶由于长年饱受庐山流泉飞瀑的亲润、行云走雾的熏陶,从而形成其独特的醇香品质:叶厚毫多、醇香甘润、富含营养、延年益寿。
       

  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相传,庐山云雾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他曾以自种自制的茶款待好友,常话茶吟诗,通宵达旦。宋代,庐山名茶已成“贡茶”。

  狗牯脑
  狗牯脑产于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狗牯脑山。狗牯脑山矗立于罗霄山脉南麓支系群山之中,坐南朝北,山南为五指峰,北为老虎岩,东北面5公里处有著名的汤湖温泉。山中林木苍翠,溪流潺潺,弹簧年云雾缭绕,四时清泉不绝,冬天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是得天独厚的名茶产地。
      

  宁红茶
  亦称宁州工夫红茶。远在唐代时,修水县就已盛产茶叶,生产红茶则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到十九世纪中叶,宁州工夫红茶已成为当时著名红茶之一。宁红主产地修水县(占宁红总产量80%)。
  据《茶叶全书》记载:\"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鲜红引人,在拼和茶中极有价值。宁红素以条索紧结秀丽,金毫显露,锋苗挺拔,色泽乌润,香味持久,叶底红亮,滋味浓醇的特色而驰名中外。
       

  梅岭毛尖
  梅岭毛尖是江西省著名的茶类品种。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梅岭毛尖产于江西犹县梅岭。品质特征:外形圆直尖挺锋苗,条索匀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香气清爽持久,滋味甘醇鲜爽,汤色浅绿明亮,叶底嫩绿匀齐。
       

  井冈翠绿
  井冈翠绿产于江西井冈山。井冈山四季风光如画,空气清新,茶树生长旺盛,所致茶叶品质甚好。井冈翠绿品质特征:条索细紧曲钩,色泽翠绿多毫,香气鲜嫩,汤色清澈明亮,滋味甘醇鲜爽,叶底完整嫩绿。、
       

  浮瑶仙芝
  “浮瑶仙芝”茶生长在这“晴天早晚遍地雾,阴雨之时满山云”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茶叶长年受山岚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用土灶柴薪,手工搓揉,精心烘焙,原始土法制作而成。故“浮瑶仙芝”茶具有:条索紧细、白毫微显、色泽翠绿、兰花高香、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匀嫩等特色。产品一问世就捷报频传:97-2006年“浮瑶仙芝”连续4届被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小布岩茶
  小布岩茶产于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境内环境幽雅的岩背脑群山之中,始种于1969年。仰望群山,蜿蜒起伏,连绵数万里,林海茫茫,云雾弥漫,景色十分宜人。这里产茶,芽叶肥壮,持嫩性强,有效化学成份含量十分丰富,所制茶叶品质甚好。
       

  文/李松云
  赣地茶道闻名中外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然的诗中,皎然是最早将“茶事”和“道”连在一起的人。在唐代,我国就已大兴“茶道”。只是由于历史原因,近现代整个中国都少有人从事老祖宗传下来的“茶道”和“茶艺”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初,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江西茶人开始了复活和弘扬中国茶道的工作。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着深厚茶文化基础的江西很快就“尝”到了甜头。

  最值得一提的自然要算婺源茶道了。婺源茶道注重“敬”、“和”、“俭”、“静”的道德精神。婺源茶道有这么几种茶式:一是农家茶,其重内质,富有淳朴、亲切的乡土气息;二是富室茶,它注重敬茶的有序重礼、相敬如宾、气度雍容;三是文士茶,追求汤清、气清、心清、境雅、器雅、人雅的境界。婺源茶道在国内外表演都受到了由衷的称赞。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合著并出版的十卷本《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也把婺源茶道作为中国茶道的代表首先进行介绍。与此同时,修水县、浮梁县也组织了茶艺团,开始发掘、整理和再现民间茶道。

  “禅茶”是世人所共知的一种茶道,“禅茶”即是江西茶人整理创作出来的。“禅茶”的问世,源于《江西画报》社副社长陈晓王番。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与茶文化界广泛交流,刻苦钻研茶道,并且四处到民间和寺庙采风,挖掘整理出了饱含“茶禅一味”意念的“禅茶”。在历史悠久、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法门寺举行的“首届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表演后,得到中、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茶文化专家和茶道表演艺术家的高度赞扬。很快,中国茶叶博物馆将“禅茶”的表演人员聘请到馆,由江西这个摇篮诞生的“禅茶”成了中国茶叶博物馆重大活动的“保留节目”。
       

  茶界“赣军”人才济济

  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悦告诉记者,之所以江西茶文化相对于其他省较为突出,这与江西拥有一大批对茶文化研究感兴趣的人是分不开的。单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就有20多人,他们有的学文学,有的学历史,有的学哲学,还有的研究经济,多种专业、多门学科让江西茶文化研究变得异彩纷呈。除此之外,全省11个城市还“虎踞”着一批默默耕耘的研究人员。近十年来,他们不求钱财、不求出名,辛勤地在书海中遨游,奉献出了一篇篇颇有见解的论文和一项项颇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上个世纪90年代,广东、北京都出现了有组织、有计划研究茶文化的团体,但江西却是成气候最早的。不夸张地说,至今为止,江西研究茶文化的队伍仍是国内最为强大的。

  江西省图书馆馆长章伏源,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参加到茶文化研究中来的,那时他还是图书馆保管部主任。因为工作之便,他从浩瀚的历史文献中硬是沙海淘金般找出了许多古人对茶文化的研究文字。江西省博物馆的胡丹是一位文静的女士,她也是省内最早与茶文化研究结缘的人员之一。她在馆内的任务是保管书画,于是与本身的专业结合在一起,关注起了茶文化、茶绘画作品,潜心于茶书画的研究。省社科院图书馆馆长王河,对古籍情有独钟,把先秦至宋元的茶文化资料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梳理;哲学研究所副所长赖功欧,撰写的第一篇茶文化论文就是《茶与隐逸》,出手不凡,此后一直致力于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的研究;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叶青,喜爱书法,出版过字帖,对宋代书画艺术研究颇有成就,现在正钻研于明代茶文化研究;此外,社科院胡长春、王建平、胡颖峰等人在这一领域也颇有发言权……

  茶艺“国标”出自江西

  2002年11月14日,是一个令许多江西茶人振奋的日子,这一天在南昌召开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颁布座谈会,向世人传达了这样一个消息,由我省著名学者陈文华和余悦共同制定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正式颁布了!并且在几天前,新华通讯社已向全世界播发了这一消息。茶艺“国标”出自经济和名气不见经传的江西,可谓令世人称奇!1999年5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把“茶艺师”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茶艺师”从民间的呼唤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国家的认可。1999年底,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在征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支持和帮助后,向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提出书面报告,要求承担《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撰稿工作。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指导中心非常重视,也非常高兴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承担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任务,于是行文把全国性的重任下达给了江西的专业人员。

  担纲任务的陈文华、余悦研究员立即行动起来,在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和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职业培训处的指导下,写出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初稿。2001年1月,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主持,《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在北京经专家和有关人士讨论,得到了高度评价和认同。随后,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又委托陈文华、余悦研究员担任全国统一的《茶艺师》职业培训鉴定教材的主编。

  两人很快撰写出了《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教材大纲》初稿。2001年3月3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学者和茶艺馆业代表齐聚广东省南海市,参加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主持、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承担具体事务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研讨会暨《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教材大纲》审定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和茶艺馆业代表人士,签字通过了《茶艺师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审纲意见》。他们高度评价了该大纲,认为它符合《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结构合理,内容翔实,可按此纲编写教程……

  目前,由陈文华和余悦主编的全国统一的《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仍在紧张撰稿之中。据悉,该教材有望在今年5月面世。

  中外交流屡显身手

  江西在国内外茶人心中始终占有一定的分量。由陈文华研究员主编的《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至今已历时12年,已经发表了一千多万字的茶文化研究论文和各类文章。它广泛团结了一大批国内外茶界权威及茶文化研究爱好者。这本杂志已经成为国内外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权威性茶文化刊物。2001年,日本出版《茶道学大系》,其中关于“现代中国的茶史研究”论文全部选自这本杂志。近几年来,由余悦研究员主编的《中华茶文化丛书》(10本)、《中国茶叶艺文丛书》(5本)、《茶文化博览丛书》(5本)以及有250多万字的巨著《中国茶文化经典》,受到了海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其中许多文章或观点多次被人作为“经”、“典”而引用、参考。

  十多年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的成果,而且在推广中国茶文化、推广中国茶艺方面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他们先后帮助北京、上海、广东、广西、云南、山西、福建、陕西等许多省市自治区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国际茶文化学术研讨会或国际茶会。此外,江西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还与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建立了联系,一有重大活动,就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1998年9月,由美中商务技术促进会等7家单位共同主持的“走向21世纪中华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这是在北美首次举行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特邀的正副主席陈文华、余悦均为江西人。2000年12月,香港茶人联合会主办的“香港国际茶文化交流会”上,因为有目共睹的研究成果和影响,陈文华、余悦研究员应邀主持了学术研讨会。2001年11月,在河北赵县柏林寺召开的“中韩禅茶学术研讨会”上,中韩两国各派出了三名专家到会上作学术报告,其中中方三人中,有两个来自江西。

  2002年11月30日,规模空前的中韩茶文化交流会开幕式在南昌隆重举行。来自韩国和中国黑龙江、辽宁、天津、上海、浙江、福建、云南等地的茶文化界人士,以及南昌茶艺学习爱好者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韩国来的客人有30多人,据说是该国来我国进行茶艺交流人数最多的一次。交流会除在南昌进行了学术研讨外,与会人员还到景德镇、婺源实地考察,江西作为东道主,无论是茶文化资源、人才,还是接待规模、氛围,都受到的了韩国客人以及国内茶文化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本报记者参与采访此次盛会期间,福建武夷山市武夷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彭厚斌先生不无感慨地说:“江西并不算有名气的地方,但是因为这里是传播茶文化的一个中心,所以我就始终对江西充满景仰之情!”

 

责编: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