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

  绿、红、黄、白、青、黑六类茶中现代意义的白茶最早出现于福鼎,最早的白茶品种是白毫银针,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并不复杂,只要记得1796年、1856年、1885年和1912年、1915年这五个数字就好。
 
  根据已故茶学家张天福先生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以及《福建地方志》等相关资料记载,福鼎是中国白茶的原产地。白茶中最早出现的是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全由肥壮的茶芽制成,成茶满批白毫,形状如针,所以被称为白毫银针,白茶之名也由白毫银针的颜色而来。
 
  1796年白毫银针(小白)出现
 
  1796年(清嘉庆元年)“小白”(最早的白茶、也是最早的白毫银针,福鼎也称为“土针”)出现——福鼎茶人用当地菜茶茶树的茶芽为原料,只用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创制了白毫银针。福鼎用菜茶茶树的茶青制作的白毫银针被称为“小白”;
 
  (菜茶指的是用茶树种子有性繁殖的茶树,有别于用无性繁殖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茶树良种。)
 
  1856年白茶良种茶树选育成功
  1856年(清咸丰六年)福鼎白茶茶树良种出现——福鼎大白茶(华茶一号)福鼎大毫茶(华茶二号)在福鼎选育成功。这两种白茶良种茶树都源于福鼎市(县级市)点头镇,福鼎大白茶出自点头镇柏柳村,福鼎大毫茶出自点头镇汪家洋村;
 
  1860年(清咸丰十年)“小白”退出市场——由于资料有限,这个时间应该有些问题。按理说“小白”退出市场,应该是被“大白”取代,但能查到的相关资料中“大白”的出现却在二十多年之后。虽然说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良种茶树选育成功之后在农耕时代推广不易,但当年可能更早就有茶人用良树茶树茶青制作“大白”,而下面说直到25年之后才出现“大白”,这两个年份数字有一个可能有误;
 
  1885年“大白”出现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大白”出现——福鼎茶人用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制白毫银针。由于这两种良种茶树的茶芽肥壮、毫多、味香,制成的白毫银针品质远高于小白,价格是小白的十余倍;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大白”开始出口外销——最早的白毫银针是用来拼配红茶出口,由于白毫银针产量很少,福鼎在出口工夫红茶时拼配少量白毫银针供出口。欧美人喝红茶时加入些许白毫银针只是用来来增加美感、彰显档次;
 
  1912年白毫银针开始单独包装出售
 
  1912年(民国一年)白毫银针单卖——1912年起福鼎茶商开始将白毫银针作为单一的白茶品种包装出售,而不是作为工夫红茶的搭售商品。
 
  1915年白毫银针获万国博览会金奖
 
  福鼎白毫银针在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并获金奖,当时参展获奖的是产于1914年、福建马玉记出品的白毫银针花茶。
 
  一般花茶(茉莉花茶)用绿茶作为茶坯制作,保质期只有两年。而这一款仍存于世的参赛花茶用福鼎白毫银针作茶坯、用茉莉花窨制,到现在已经是百年老白茶。
  小结一下
 
  白茶最早在福鼎创制,最早的白茶是白毫银针。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并不复杂,只要记得五个数字。
 
  1796年——白毫银针出现,最早出现的白毫银针是用菜茶茶青制作的“小白”;
 
  1856年——福鼎大白茶(华茶一号)和福鼎大毫茶(华茶二号)茶树良种同时在福鼎点头镇选育成功;
 
  1885年——用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茶青制作的白毫银针(大白)出现,大白逐渐取代了小白;
 
  1912年——白毫银针开始单独包装出售,之前是和工夫红茶一起搭售出口;
 
  1915年——福鼎白毫银针在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并获金奖。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