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砖茶的含义以及各种种类的砖茶

  砖茶又称青砖茶、蒸压茶(俗称青砖茶),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它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以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以茶末压制成的块状茶。砖茶是以优质黑毛茶或者晒青为原料,经发酵和发花工艺产生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其汤如琥珀,滋味醇厚,香气纯正,独具菌花香,长期饮用砖茶,能够帮助消化,有效促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病理预防作用。砖茶根据原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青砖茶、米砖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康砖茶等几类。所有的砖茶都是蒸压成型,但成型方式有所不同。如青砖茶、米砖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是用机压成型,康砖茶则是用棍锤筑造成型。
 
  砖茶
 
  砖茶起源于唐代太和年间,风靡于清末,是我国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甘肃等西北少数民族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也为日本、俄罗斯、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所喜爱。
 
  砖茶是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经发酵和发花工艺产生冠突曲霉,其汤如琥珀,滋味醇厚,香气纯正,独具菌花香,长期饮用砖茶,能够帮助消化,有效促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病理预防作用。由于边疆少数民族肉、奶食品吃得较多,蔬菜较少,而喝茶既可消食去腻,又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故在中国西北地区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数百年来,砖茶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与奶、肉并列,成为西北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
 
  我国有6大基本茶类,花茶、速溶茶、袋泡茶、紧压茶等则是在6大茶类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而来的,而砖茶是紧压茶中的1种。砖茶根据原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米砖茶、青砖茶、康砖茶等几类。
 
  所有的砖茶都是蒸压成型,但成型方式有所不同。如黑砖、花砖、茯砖、青砖、米砖茶是用机压成型;康砖茶则是用棍锤筑造成型。在砖茶的压制技术中,汽蒸沤堆是芙砖压制中特有工序,同时它还有1个特殊的过程,即让黄霉菌在其上面生长,俗称“发金花”。茯砖茶以有较多的金黄色的霉花为上品,霉花越多质量越好。
 
  花砖、茯砖、黑砖、青砖等砖茶,外表形状平整,四角边缘分明,厚薄大小均匀,汤色橙黄,香气纯正,滋味淳厚。康砖茶的外形为圆角长方体状,色泽棕褐,汤色红浓,香气清纯,滋味淳厚。紧茶外观乌润,汤色橙红,香气清正,滋味淳厚。小方砖茶外表灰黄,汤色黄明,香气平和,滋味浓厚微涩。红砖茶四角平整,砖面色泽油润乌黑,汤色深红,香气高淳,味道浓。
 
  产量较大的有湖南的茯砖、黑砖、花砖及湘尖、湖北的老青砖。四川的康砖、金尖、方包、云南的紧茶,广西的六堡茶。
 
  黑砖茶
 
  黑砖茶原产于湖南安化白沙溪,1939年前后开始生产。因砖面压有“湖南省砖茶厂压制”八个字,又叫“八字砖”。因砖面用凸字字模,兰州市场称黑砖为“鼓字老牌安化黑砖”。现在年产量约5000吨,主销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以兰州为集散地。
 
  黑砖茶的原料,过去分为洒面茶和包心茶2种,洒面茶品质好,包心茶品质差。压制时把差的茶叶压在里面,较好的茶叶压在外面。这样做,内外品质不一,压制也较麻烦。70年代中期,安化白沙溪茶厂进行工艺改革,在提高面茶和包心茶质量的基础上,将面茶和包心茶进行混合压制,不分面茶和里茶,做到了品质表里如一,同时又简化了手续,提高了工效。现在压制黑砖茶的原料成份为80%的三级黑毛茶和15%的四级黑毛茶,以及5%的其他茶,总含梗量不超过18%。这些不同级别的毛茶进厂后,要进行筛分、风选、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乎规格的半成品,做到形态均匀、质量纯净。半成品再经过蒸压、烘焙、包装等工序,制成黑砖茶。黑砖茶的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18×3.5厘米。砖面端正,四角平整,模纹(商标字样)清晰。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微涩,汤色红黄微暗,叶底老嫩尚匀。每片砖净重2公斤。
 
  花砖茶
  “花砖”历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故又叫“千两茶”。过去,花卷的加工方法是用湖南安化高家溪和马安溪的优质黑毛茶作原料,用棍锤筑制在长筒形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高147厘米,直径20厘米,做工精细,品质优良。历史上最盛时期的年产量达到过3万多支(即卷)。
 
  砖茶过去交通困难,茶叶运输不便,这圆柱形的花卷茶形如“树干”,倒便于捆在牲口背的两边驮运。但在零售与饮用时,要用钢锯锯成片。这样做,既不方便,茶末又易损失,造成浪费。另外,在筑造过程中,花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制作不易。如此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生产者要求改革,消费者也要求改革。1958年安化白沙溪茶厂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将“花卷”改制成为长方形砖形茶。规格为35×18×3.5厘米。正面边有花纹,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微涩,汤色红黄,叶底老嫩不胖不瘦,每片花砖净重2公斤。
 
  花砖形状虽然与花卷不同,但内质基本接近,成为黑茶类的新品种,代替了历史上的花卷茶,受到了销区的赞赏与欢迎。
 
  “花砖”的名称由来,一是由卷形改砖形,二是砖面四边有花纹,以示与其他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花砖茶的制造工艺与黑砖茶基本相同。花砖茶原料,过去也分洒面茶与包心茶,压制时把差的茶叶压在里面,较好的茶叶压在外面。60年代中后期,白沙溪茶厂再次进行工艺改革,在提高面茶和里茶质量的同时,不分面茶和里茶,进行混合压制。压制花砖的原料成份,大部为三级黑毛茶及少量降档的二级黑毛茶。总含梗量不超过15%。毛茶进厂后,要经筛分、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格的半成品,以后进行蒸压、烘焙、包装等,工艺与黑砖茶相同。
 
  花砖茶销区以太原为中心,并转销晋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茯砖茶
  茯砖茶约在1860年前后问世。当时用湖南所产的黑毛茶踩压成90公斤一块的篾篓大包,运往陕西泾阳筑制茯砖。茯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叫“伏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又叫“泾阳砖”。近代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经过反复试验,1951年终于在安化就地加工茯砖茶获得成功。现在茯砖茶集中在湖南益阳和临湘2个茶厂加工压制,年产量约2万吨,产品名称改为湖南益阳茯砖。80年代初期,湖北蒲圻羊楼洞茶场,引用湖南茯砖制法,获得成功,年产量500吨左右。
 
  目前生产的茯砖茶,分特制和普通2个品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拼配不同。特制茯砖全部用三级黑毛茶作原料,而压制普通茯砖的原料中,三级黑毛茶只占到40~45%,四级黑毛茶占5~10%,其他茶占50。
 
  砖茶茯砖茶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气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其压制程序与黑、花两砖基本相同,其不同之点是在砖形的厚度上。因为茯砖特有的“发花”工序,除需要很多条件外,1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茯砖与黑、花两砖另1个不同之点,是砖从砖模退出后,不直接送进烘房烘干,而是为促使“发花”,先包好商标纸,再送进烘房烘干。烘干的速度不要求快干,整个烘期比黑、花两砖长一倍以上,以求缓慢“发花”。
 
  茯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18.5×5厘米。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褐尚匀。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每片砖净重均为2公斤。茯砖茶在泡饮时,要求汤红不浊,香清不粗,味厚不涩,口劲强,耐冲泡。特别要求砖内金黄色霉菌(俗称“金花”)颗粒大,干嗅有黄花清香。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爱茯砖茶,他们把“金花”多少视为检查茯砖茶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志。青海、西藏的藏族同胞及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兄弟民族都需要它,以兰州为集散地,从主要产地益阳运送供应。
 
  青砖茶
  以老青茶作原料,经压制而成青砖茶,主产于湖北省。清代在蒲圻羊楼洞生产,因此又名“洞砖”。青砖茶的砖面印有“川”字商标,所以也叫“川字茶”。近代,青砖茶移至蒲圻赵李桥茶厂集中加工压制。
 
  老青茶产地主要在湖北省咸宁地区的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90年前后,在蒲圻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的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每篓2.5公斤),运往北方,称为炒篓茶。约后10,山西茶商在羊楼洞设庄试制砖茶,其后俄国商人亦在汉口设庄压制。压制工具先是木夹,后改用牛皮夹,进而改用机器压,压成砖形茶,以每箱砖片数命名,分“二七”、“三九”(每片都是2公斤)、“二四”(每片3.25公斤)、“三六”(每片1.5公斤)4种不同规格。“二七”、“三九”青砖销往西北各地,以包头市为集散地,统称“西口茶”;“二四”、“三六”青砖茶销往内蒙,并出口蒙古、苏联等地,以张家口为集散地,称“东口茶”。近40年来,为统一商品规格,只生产“二七”青砖茶。1910~1915年为青砖茶历史上的盛期,包括湖南、江西流入的一部分原料所制砖茶在内,最高年产量达到48万箱(每箱54公斤),后因战祸叠起,销路阻隔,产量锐减。直到50年代,国家大力扶植边销茶生产,使老青茶生产恢复了生机,1977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1978~1982年由于边销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年产量下降至5000吨以下,1983年年产量又恢复到7000吨,近年年产量维持在5000吨以上。
 
  青砖茶外包装青砖茶的压制分洒面、二面和里茶3个部分。青砖茶面上的一层叫洒面,质量最好;底面的一层叫二面,质量次之;洒面和二面中间夹的一层叫包心茶,又称里茶,质量较差。青砖茶的质量高低决定于鲜叶的质量和制茶的技术。鲜叶采割后先加工成毛茶,面茶分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等七道工序。里茶分杀青、揉捻、渥堆、晒干等四道工序,制成毛茶。毛茶再经筛分、压制、干燥、包装后,制成青砖成品茶。青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水色红黄尚明,叶底暗黑粗老。每片青砖重2公斤(其中洒面、二面占0.125公斤,里茶1.75公斤),大小规格为34×17×4厘米。
 
  青砖茶饮用时需将茶砖破碎,放进特制的水壶中加水煎煮,茶汁浓香可口,具有清心提神,生津止渴,暖人御寒,化滞利胃,杀菌收敛,治疗腹泻等多种功效,陈砖茶效果更好。
 
  米砖茶
  米砖是以红茶的片末茶为原料蒸压而成的1种红砖茶。其洒面及里茶均用茶末,故称米砖。米砖分为“牌楼牌”、“凤凰牌”、“火车头牌”等牌号。米砖外形美观,砖模棱角分明,纹面图案清晰秀丽,色泽乌亮,内质汤色红浓,香纯和,味醇厚。主销新疆及华北,部分出口俄罗斯和蒙古,近年亦有少量远销欧美,是国内砖茶中独树一帜的红砖茶。
 
  米砖产于湖北省赵李桥茶厂。米砖的生产历史较长,仅次于青砖。湖北砖茶,原是山西帮经营,先在鄂南设庄收购毛茶加工砖茶,
 
  19世纪中叶,咸宁县羊楼洞产80余万斤。进入19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清道光年间宜红问世,至1861年汉口开埠后,英国去汉口设立洋行,大量收购红茶,转运英国和转手西欧各国。此时俄商收买砖茶,1863年前后俄商去羊楼洞一带出资招人包办监制砖茶。1873年在汉口建立顺丰、新泰、阜昌3个新厂,采用机械压制米砖,转运俄国转手出口。主要原料来自湘、鄂、赣、皖四省红茶的片末茶,还从印度、锡兰进口部分茶末。俄国在汉口生产和收购的砖茶,一般是从汉口经上海海运至天津,再船运至通州,再用骆驼队经张家口越过沙漠古道,运往恰克图,最后由恰克图运至西伯利亚和俄国其他市场。后来还动用舰队参加运输,经海参崴转运欧洲。
 
  砖茶
 
  据《海关通商贸易总册》统计,1876年至1879年,米砖出口占汉口总出口量的13.4~26%,1879年出口米砖7232.88吨,占当时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7.28%,1888年上升到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2.91%,为米砖生产和出口的全盛期。目前年产千余吨,主销东口(指张家口)、西口(指包头)及新疆各地。少量销欧美与苏联。由于米砖外形美观,有的西方家庭给米砖配以精制框架放入客厅,作为陈列的艺术品欣赏。
 
  米砖原分“72米砖”和“48米砖”2种规格,即每篓装72块和48块砖茶。目前只生产“48米砖”,砖片规格为长23.7厘米,宽18.7厘米,厚2厘米,重1.125公斤。砖面色泽乌润,砖形四角平整,表面光滑,内质香味醇和,汤色深红,叶底均匀色红暗。
 
  米砖原料分洒面、洒底和里茶3种规格,原料经过筛分、拼料、压制、退砖、检砖、干燥、包装等工序而制成米砖茶。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