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茶行业转“危”为“机”

  从疫情发生以来,茶叶健康保健的关注度很高。疫情过后,社会和商业活动将会重新变得有序而充满活动,一定程度的消费反弹也是必然的,茶行业也不例外。
 
  摸清茶行业的变化,茶品的销售结构,积极应对当下,努力布局未来,在危机之下,才能开拓新的机会。那么,有哪些变化值得我们注意?又如何从中把握机会呢?
疫情后茶行业转“危”为“机”
“喝茶健康”深入人心,
 
茶叶加速回归大众消费
 
  这次疫情给大家敲响了警钟,让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普遍提高。特别是春节期间一些对茶叶保健作用的宣传普及,“喝茶健康”的概念将会借助此次疫情更加深入人心,相信消费者未来会更注重喝茶这样的健康生活方式,必定会加速茶叶大众消费市场这块大蛋糕的放大,对属于大健康行业的茶行业来说,长远利好茶行业的发展。
 
消费偏好进一步向头部品牌集中
 
  在行业从业者的推动和培育下,茶叶的购买决策和消费方式已发生改变,并形成习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注重产品品质以及品牌的口碑。
 
  一方面经济的下行,会让一部分人囊中羞涩,但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的追求却与日俱增。经济实惠的优质、优价的产品会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在钱更难挣的预期下,更理性的消费会成为大部分人的普遍消费心态。
 
  为了应对后续释放出来的消费需求,一些有所作为的茶企会逆势加大市场营销投入,疫情也会促使各茶企继续提升产品品质、保障产品卫生安全。因此,在疫情加剧茶行业竞争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极有可能进一步向头部茶企、头部品牌集中。
疫情后茶行业转“危”为“机”
茶叶线上交易发展迎来窗口期
 
  在这种趋势下,众多的茶叶品牌和茶商已经开始试水直播,也通过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茶农线上直播卖茶,把直播间搬到了茶园和加工车间;茶企、零售业把茶室挪到了线上;培训老师们把培训室移到了各种微课、直播平台。
 
  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茶叶线上市场规模已达到235亿元,相比于2018年,增长了14.6%,茶叶电商在茶企茶商的眼里仍然是一块能做大的“蛋糕”。
 
  有互联网基础及电商布局的茶企,在未来一年里是电商战略的奔跑期,也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春天。有实力且准备布局茶叶线上业务的茶企茶商,这段时间也是成本最低、效率较高的阶段。总之,线上交易的市场规模一直在增长,而接下来的这一年,将是茶叶线上模式发展最重要的时间窗口期。
 
生产方式向机械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此次疫情,对于人员密集型行业造成了很大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行业转型的思考。在茶叶生产的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人工支持。
 
  未雨绸缪,茶叶在生产方面也许考虑将生产方式向机械化、智能化方向转变,调整茶叶品类结构。优化区域布局,降低生产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提高类似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疫情后茶行业转“危”为“机”
延伸产业链、跨界合作
 
  倡导产品多样化开发、延伸产业链、跨界合作来增加经济效益,实施三产融合发展,推动茶业业态创新多元化,实现产业提升升级。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疫情虽导致大量的企业一定程度的损失,但也恰是品牌营销的好时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号召会员企业结合实际,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捐赠防疫急需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护用品,积极为疫情地区防控纾困解难。茶叶行业积极行动,全力支持配合党和政府工作。
 
  面对疫情,全国近200家企业捐助总计价值7600余万的防护物资。疫情当下,一个优秀的品牌,除了凭借精良的产品赢得消费者信赖,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现品牌魅力,公益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向大众传递着温情与积极的正能量,传递品牌的态度与温度。
 
布局全球市场
 
  疫情在我国肆虐后,又蔓延至全球。市场释放出了巨大的健康消费需求。茶叶是健康饮品的代表,而中国茶叶的保健作用得到了专业人士和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2019年11月27日,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的5月21日为“国际茶日”,将在全球范围内对饮茶消费起到刺激和带动作用,这也是推广中国茶叶和茶文化、推动茶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对茶叶企业而言是一个发展机遇。
疫情后茶行业转“危”为“机”
茶叶新科技、新产品研发
 
  在变革时期围绕消费变化趋势产生的创新类产品将会面临全新的发展机会,创新求变,创新图存,创新求发展就会有出路。
 
  身为“国饮”的茶,不仅打破“老态”的刻板偏见,可以让其形态年轻化、多样化,贴近更对健康饮品有需求的人群,带动群体追求一种时尚又健康的生活。
责编: 红666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