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退、疏解、升级改造……成为一线城市新常态,中国茶圈的芳华在哪里?

  这个冬天真挺冷的,冷就冷在人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在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上,到处贴着写有“搬迁”、“腾退”等标志改换门庭的茶叶店通告。街上的冷库关了、仓库在减少……越来越寸土寸金的地段,要找个便利的生意配套可不容易了。
 
  而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店租仓储和日常营运等成本反而还在增加,并且没有停下来的势头。
 
  曾几何时,我们熟悉惯了的那些拥挤的街边店、多年前留下的简易建筑里自发形成的市场,在大城市产业升级的背景中正悄悄地消失。这些小店,有的在这里驻扎十几二十年了,但是在我们国家的核心城市重构核心功能的版图中,不得不说,它们是真的落伍了。
  十月底北京违章公寓中的一把火,造成了一场悲剧,同时也敲响了一线城市的警钟——无论从资源的承载还是城市的需要来说,一个粗放形态、以量取胜的时代过去了,说的更清楚一点,是一个商品供不应求的时代结束了,如今各行各业绝大部分的商品都处于功过于求,这也才是人们所说的消费升级的真正动因——卖不动,就要找更好的理由。
 
  商品的供过于求,带来的是商品边际利润率的急剧下滑,是经营者的心态和业态受考验。从茶行业来说,无论是此起彼伏的茶博会,还是琳琅满目装修考究的茶空间,抑或是各种层出不穷的茶叶概念,都透露着这种信息——
  人们想找到一个突破口,但还在原来的轨道上苦苦寻觅。如果不能比拼价格,那么太多定位同质实际上也同质化的商品,怎样做线下?怎样引线上?所谓产品开发和销售,难道只是简单地做个包装、说个故事?或者是套路一下成功案例就完了?有这么简单吗?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动辄爱说新零售,这又是个伪概念。什么叫新,什么是旧?只有商人对市场上广义消费者了解了、对自己的长期消费者认真琢磨了,由此在每一个交易环节中放大自己优点降低自己缺点让人买单,才产生好零售。
  对商业而言,我们都知道的事情是,成交为王,不成交,就是自己有问题。
 
  两年前,我曾分别就中国一南一北的两个茶叶专业市场、也是国内规模最大和最有代表性的广州芳村和北京马连道市场进行了专题论证(详情网搜《芳村三十年》)和《即将告别的马连道?中国茶叶第一街的二十年风雨》,
 
  如果说,我当时看到的是一个被动转型中的中国茶圈,那么在两年后的今天,在2017年年底,可以说,许多人已经走到了不主动进只好退的关头。
  当清退、疏解、升级改造……成为一线城市的新常态,当茶界内外的资本流动带来更多的跨界打劫和变数,中国茶圈的芳华在哪里?
 
  今天的你,是否真的知道消费者在哪里?他们是谁?为什么消费你?又为什么要更加消费你?
 
  要有理由,更要有方法。
 
  我的朋友们,已经做了关于2017年的茶圈热事盘点,而我更想听听你在当今卖好东西的成功故事,因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芳华,它们不会辜负那些动了脑筋认真付出的人。
 
  那谁是市场背后的翻云覆雨手?告诉我,我在后台等你。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