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残”国标倒逼茶企转型

  林重阳是国家高级评茶员,在福建茶企从事出口茶方面的评审工作。林重阳说,虽是春茶即将上市的大忙时节,但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认证员依然隔几天就来一次。

  林重阳所在的企业,是日本三得利公司乌龙茶的供货商之一,最近有点忙。他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到现在,我们就没放过假,订单很多。”其实,这都缘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2)。按此标准,茶叶需检测的农药残留项目从过去的9项增加到25项,符合标准后才能上市销售。如今,福建部分无法提供合格茶叶的出口茶企,因此无法接到订单。而像林重阳所在的大型茶企,却订单突增,其中部分就来自于某些不合格茶企的订单分流。

  霜重色愈浓

  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茶叶出口下降近3%。2013年2月13日,日本政府对我国出口的乌龙茶及其加工品中氟虫腈实施项目检查并批批检验,检验的标准是不超过0.002毫克/公斤。欧盟今年也将加强了对我国5类非动物源食品的进口监管。其中,茶类产品重点加强了检测农药残留,而重点检测项目为噻嗪酮等农药残留,且抽检比例高达10%。

  2013年1月,福建省茶叶出口绝大多数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出口下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逆势增长。其中,原来占出口总量超过七成的乌龙茶品种出口量减少17.9%,而原来占比不到两成的出口花茶却增加32.3%。

  林重阳表示:“因为之前的‘农残’标准不是太严格,部分茶企收到农残超标的茶叶,就和没超标的‘打堆’。现在标准严格后,部分茶叶短期内并不可能达标,如果加上之前茶农滥施农药,除非将土壤全部替换,否则‘农残’还是会检测出来。新规出台对于部分茶企是‘雪上加霜’。”

  “如果日本现在查出茶叶‘农残超标’,会直接销毁,所需的费用是需要出口企业来付的,企业压力不小。”林重阳说。

  不过,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姚静波却向本报记者表达了不同见解,“新规与国外的‘农残’检测指标的变化,对茶产业并不是‘雪上加霜’。茶叶出口总体来说还是持平的。国家要保证消费者健康安全,无可厚非,茶企应该适当调整产业思路。”

  厦门市益胜源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范承胜表示,他并不认同“因为国内外‘农残’标准的同时提高引致中国茶叶出口下降”的说法。“现在基本情况是,国外价格上不去,国内生产成本却往上提升,直接出口转内销了。”

  等待“新标茶”

  记者在走访北京的吴裕泰、张一元等茶叶店时发现,柜台基本摆放是按照类别销售的,有绿茶,红茶,普洱等,均按等级及价格一一标出。一位前来买茶的虞姓中年男子在询问了云南普洱价格后,提出想喝“外单茶”。记者提醒其可以查看“农残”检测报告,对此,柜台营业员表示:“我们都没有听过有检测的,也没有‘外单茶’,但是我们保证销售的都是达标产品。”

  记者与这位消费者交谈后得知,他所说的“外单茶”,就是出口东南亚的茶叶。对食品安全的担心,使他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为此还寻了好几个茶叶品牌店,终无所获。“我决定从网上代购。”

  对此,范承胜解释称,北京所涉门店正在逐步推进中。益胜源作为吴裕泰的供货商,在新规发布前就已在这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新标准是去年12月7日颁布的,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这对北方的茶企和检测机构来说还有一定调整时间,但对云南来说太仓促了。因为云南的春茶从3月份就开始陆续上市,几乎没有调整的时间。”云南省普洱市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姜东华表示。

  不过,对于有观点认为茶叶需检测的农药残留项目从过去的9项增加到25项,便代表着国人能和日本人与欧洲人喝同样品质的茶叶。对此,林重阳持不同看法,他认为,“虽然茶叶‘农残’标准提高是很有必要的,但出口到国外的茶叶并不比国内的茶叶好。只不过出口国外的标准严格,大家认为安心一些。”

  “新标”育“新芽”

  3月17日,国际茶叶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马努扎佩雷斯来到浙江金华时,认为中国在茶业加工工艺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但中国在茶叶食品安全管理,尤其是茶叶“农残”管理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对此,林重阳认为,此次中国增加检测的农药残留项目,给了世界一个很好的回答。当然,出口茶目前会受一些影响,但对茶产业的负面影响很有限。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周普国曾表示,尽管制定残留标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安全,但现在各国越来越将农药残留作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农药残留标准不仅仅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也要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等各方面因素。

  林重阳表示,“事实上,福建近期很多企业都被停业整顿了,商检也非常严格。在控制‘农残’方面,首先,要把对茶农的教育工作做细;其次,企业对于农药的使用,以及后期检测都要真正落实。”

  范承胜表示,“公司内部制度很重要,必须建立严格的采购机制。”

  林重阳说,“现在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没有茶叶种植基地的企业,其收购的是散户的茶叶,而散户的茶叶,农药方面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现在突然改变标准,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对于此次“农残”标准提高是否会引发茶产业新一轮“洗牌”,一位不愿具名的茶产业观察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产业大局是平稳的,这个问题很敏感,估计年终时评述更为妥当。”

  上述观察人士还强调,“现在全国范围内缺少茶叶龙头企业,一般企业还是以散货为主来完成架构。去年6月,安溪铁观音集团提交招股说明书,叩关IPO,但随后遗憾出局。显然,茶产业缺少资本市场的认同,众多风险因素,特别是食品安全风险是主因之一。‘农残’标准出台后,资本市场应该看到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导报见习记者|李明思 

责编: 深水鱼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