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茶:一个区域公共品牌的崛起之路

  好山好水出好茶,宁海是千年茶乡。《嘉定赤城志》记载,宋宝元年间(1038—1040),就有一白衣道者在宁海茶山种茶,后僧人宗辩携宁海茶山茶入都,献蔡襄,蔡谓其品在“日铸”茶之上。

 
  时光倏忽,已过千年。目前,茶叶是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全县共有茶园5.5万亩,茶业相关从业人员近2.5万人,涉茶产业产值超5亿元。
 
  也许与省内各主要产茶县相比,宁海茶叶种植规模并不大,但宁海的望海茶却是宁波最为知名的茶叶之一,仅1999年以来,就获得各种荣誉100多项:中华文化名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入选全国农特优农产品名录……
 
  当不少传统名茶品牌黯淡甚至陨落退场时,宁海望海茶品牌却迅速崛起,弯道超车,走出了一条“小产区”茶叶产业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打造一个品牌
 
  抱团实现集群扩张
 
  深甽镇马岙望海岗,是宁海县内最高的山峰之一,站在山上可以远眺象山港海面;望海岗村,是浙江最后的“工分村”,也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茶以山名。这里,是望海茶诞生的源头。1980年,为恢复开发历史名茶“茶山茶”,高级农艺师陈洋珠等一批农技干部到望海岗村试制名茶,通过不断优化加工工艺,炒制出0.9公斤新茶。不久后,这种有着嫩栗子香味的茶叶被冠名为“望海茶”。
 
  受高山云雾滋养的望海茶,以干茶翠绿、汤色清绿、叶底嫩绿“三绿”的风格著称,甫一面世,就连续三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类名茶。
 
  望海茶诞生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宁海名茶快速增长的一个时期,也是一个品牌林立、各立山头的时期,至九十年代末,全县获市级以上荣誉的名茶就有8只之多。但过多的名茶品牌也导致了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品牌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低下,难以形成地方特色等问题。
 
  1998年,面对“品牌多,规模小,形不成合力”的问题,宁海开始推动名茶的“品牌整合”。如何以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法进行政策扶持,避免计划经济时代简单的财政“大水漫灌”,把钱用在刀口上,以合理的投入撬动整个产业发展,成为当时县委县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思考的焦点。
 
  经过全面调查、综合分析,1999年,宁海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名茶品牌战略的通知》,开始实施“树一个品牌、舞一个龙头,建一批基地,带一行产业”为内容的望海茶品牌战略,确立“望海茶”为全县茶叶的龙头品牌,成立宁海县茶业协会为品牌管理机构,成立宁波望海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实施望海茶品牌战略的市场主体,设立茶叶发展基金,建立一批高标准的望海茶生产基地。
 
  为了塑造独具地方特色的茶叶统一品牌,宁海特别聘请了宁波大学的专家为“望海茶”全面设计品牌形象,是浙江省首家导入CI系统的茶叶品牌。望海茶清新雅致的包装风格,恰似一阵清风吹入浙江茶界,得到了业内一片叫好声,更引发了一场传统名茶品牌重塑的浪潮。
 
  2002年8月,宁海茶业协会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望海茶”商标;2004年3月获准注册,望海茶品牌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有了这个公共品牌,宁海所有的茶叶企业、合作社和家庭茶场出品的茶叶,只要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使用“望海茶”品牌上市销售。宁海的茶产业,开始走上了抱团式、集群式的发展道路。
[page]
  制定严格标准
 
  质量奠定市场地位
 
  虽然说,产自望海岗的望海茶一直以来广受消费者热捧,但产自其他基地的望海茶,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奠定自己的竞争地位呢?
  品质是关键。茶业人士都知道,品牌是产品质量和形象的统一,而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是品牌的根本。为了确保茶叶质量,宁海从名茶品牌战略实施一开始,就制定了《望海茶管理办法》和《望海茶地方标准》,其中《标准》涉及苗木、栽培、加工等全过程,由宁波市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是宁海县首个农产品市级地方标准。
 
  苗木上,依据“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淘汰种子直播”的原则,引导茶农进行大规模茶树品种改良;采摘上,望海茶以“不采雨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芽叶”的“三不采”严格把关;包装上,建立望海茶包装中心,市场上销售的望海茶都由茶业协会统一验收包装后再投放市场,从源头上阻止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外地茶叶冒充基地茶叶)现象的发生。
 
  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规范了望海茶的生产过程,统一了各生产基地的质量标准,为茶叶品质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望海茶市场信誉迅速提高。
 
  产品质量是保证品牌竞争力的源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多年来,我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坚持推进茶树良种化和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极大地加强了望海茶产业基地和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
 
  长期的技术革新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宁海茶树良种率达60%以上;通过SC或QS认证的茶厂35家,望海茶公司通过ISO、HACCP认证。在基地建设上,共建立了2万亩无性系良种核心基地、1.1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1万亩有机茶基地。
 
  有效管理监督
 
  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府主导的区域品牌模式,一种是企业自主的商品品牌模式。望海茶作为一个区域品牌,政府主导了资源配置,对品牌发展有很强的助推作用,也面临着生产格局分散带来的产业化体系建设和产业生态营造等方面的难题。
 
  随着望海茶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市场需求扩大,全县茶农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也带来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短期行为。
 
  对此,望海茶从基地抓起,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品牌授权和有效监督,对全县茶叶生产统一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茶企发展,最终形成企业集群效应,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规范市场行为:以包装环节的验收为例,包装中心会对所有完成粗加工的茶叶进行等级评定,然后进行农残和重金属检测,对于检测出有问题的产品交由农林部门和食安部门处理,并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促进茶企发展:对于证照齐全的茶叶企业和合作社,望海茶会采用子母商标,印制独立包装,明确地址、电话等企业信息,既规范约束了企业行为,又塑造了茶企的自有品牌。对于小茶企和家庭茶场,望海茶把其作为原料供应基地,打通其进入市场销售的通道。
 
  在此过程中,茶业协会发挥了品牌管理的龙头组织作用,实施对望海茶品牌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宣传,做好品牌保护工作。2017年,“望海茶”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
 
  宁波望海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则发挥品牌战略的市场主体作用,做好品牌宣传提升、茶叶质量监管和销售市场拓展工作,在望海茶销售中扮演了领航者和协调者的角色。2007年,公司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称号;2016年被认定为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
[page]
  强化宣传推广
 
  文化助推茶业发展
 
  “酒好还要勤吆喝,茶香更需多宣传”。如何宣传推广,打通销售渠道,实现有效营销是每一个品牌关心的问题。20年间,不断创新的望海茶面对市场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挑战,应对从容不迫,销售节节攀高。
 
  亮相高端平台提高品牌知名度。自1999年实施品牌战略以来,望海茶共举办和参加各种展示展销会、洽谈会、产品推介会等促销活动200余次。
 
  建立线上线下一体的全国性销售网络。在宁波、杭州、上海、山东、黑龙江等地布局了专卖店和代销店各30多家;用互联网思维做推广、促销售,设立望海茶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传播品牌形象;利用平台电商提升销售,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设立旗舰店。
 
  拓展市场空间、实现业态提升的另一个关键是打好文化牌。
 
  作为中国茶文化之乡,宁海历来重视文化对茶产业的推动作用,2011年就成立了茶文化促进会,以文化支撑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以文兴茶,以茶兴旅,文旅茶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望海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依托宁海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为品牌注入浓厚的人文、乡土气息,塑造了鲜明的品牌形象。
 
  2007年,在杭州举办“千年茶韵·望海茶香”高层研讨会,确立了宁海千年产茶的历史;由宁波茶文化促进会牵头,以宁波市人民政府名义在宁海茶山树立“茶事碑”,延续和弘扬望海茶的历史文脉;每年组办各种形式的茶艺大会、斗茶会、采茶节,组建茶艺表演队及协办《宁海茗园》,以文化涵养品牌,促进品牌传播……
 
  1980年,“望海茶”只产在望海岗上的200亩茶园,如今,望海茶原料基地已经覆盖全县。
 
  1999年,宁海的名茶均价只有190元/公斤,目前已经达到800元/公斤;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2134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3亿元,茶农收入明显提高。
 
  更可贵的是,望海茶品牌战略助推了宁海茶业产业化体系的发展,茶业产业链得到了延伸,茶材料利用率大大提高;茶农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普遍提高,名茶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20年品牌路,望海茶完成了自身的崛起,对宁海茶业的整体发展,更是功不可没。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